|
||||||
救濟與尊嚴 急難救助與社會救濟是聖慈的兩大主要志業,也是我們與案主做最直接接觸的業務。救濟的本意是良善的,然而施濟者的心態與言詞,卻是決定該次救助行為是否能達到圓滿的關鍵因素。 曾經轉介一個較為困頓的個案到某個宗教慈善團體,五天後,我接到了該慈善團體的來電,表達他們要送救濟金去案主的住處,由於地處陌生,希望我們能陪同…。半晌,我引領他們抵達該案主府上並表明來意,發放救濟金後,一位該慈善團體的人員以傲慢的態度對著案主說:「我們是某某寺廟的人,有空要過去拜拜…。」這位案主頓時淚水盈眶,我很清楚那並不是打從內心的感動,而是人的尊嚴被五千元踐踏的羞辱,是遭逢變故之苦主的二次傷害。 救濟的本意若真是良善,除卻金援或物資外,寬厚的關愛亦是救助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。不受人愛與尊重是弱勢者普遍的心情感受,那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心病。我們不難見到有些富有的人非常樂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忙不幸的人,不過,通常這種作法只稱得上是一種同情罷了,因為這些富人從來就不曾滿足過窮人們心理層面的需求,有時只是他們在滿足自我優越的尊榮或身為善人的自我慰藉罷了。 其實要當一位心體一致有慈悲心的人並不難,不見得須具備富有的條件。有些事情可說是小事,甚至微不足道,但卻是很有意義,且能溫暖他人的心,比如,我們給他人一個單純的微笑、短暫造訪某個人、為別人點亮一盞燈、寫一封信鼓勵人、幫他人提一桶木炭、送給人一雙拖鞋、為某人唸報紙。如果我們做了這些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,就是以自己的行動來具體表現人性光輝的真性情,當沒有人自願去聆聽那些受苦受難者的心聲,卻只有你願意時,你的做法無疑就是一項極其高貴的行為。 只要人有慈悲心,就會愈來愈聖潔。從過去到現在,我從未聽過擁有此種心境者會日趨走向墮落。而相對的,當社會欠缺溫柔、慈悲時,便會有許多人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。所以不要吝於給予,特別是一顆慈悲的心,它可以圓滿每一回的救助行動,因為愛心當是不該打折扣的。 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