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零的炭火

    工商發達,社會型態的轉變,以及往昔政府推行的節育政策,致使近年來高齡人口驟增,演成老人化社會現象。由於城鄉之差距,青壯年不得不出外謀生,導致人口嚴重外流,而雙親又過不慣都市生活,或尚可農事不願離鄉背井,隨著年事愈長,喪偶鰥寡之情況愈多,而形成獨居老人的普遍現象。

    道德倫常教育之式微,何能比擬科技尊貴與功利誘因之深植人心,《禮運大同篇》之老有所終,幼有所長的理想社會,竟自淹沒於現代人有著太多的「不得不」當中。這個問題的確值得任何為人子女者深思,昔日的呵護備至如今換來的是今朝的孤苦無依。

 

    作家劉墉在《生死愛恨一念間》裡的一段深情告白:「當我們有了下一代,愛的烈焰,就變成文文的炭火。沒有薰人的黑煙、沒有炙人的火苗,夫妻成為守炭的人,適時地撥一撥、添些炭,適時地把自己投擲下去,只為了讓火維持下去,為了孩子正在旁邊安詳地睡著。有一天,孩子自己有了家,夜色中遠遠望去,他們一家家,正圍著紅紅的炭火,相互依靠著。剩下老兩口前面的火,卻默默地黯淡:『我累了,不能再跟你一塊添火,你要好好過!如果孩子好,可以過去圍他那堆火;如果孩子不好,跟你借炭,你可要慎重,記得留些溫暖給自己……。』」這深情的告白,多麼令人動心動容的感觸。

 

    今年《聖慈》在社會救濟方面,決議撫卹獨居老人,酌發年終敬老慰問金。過程中,深深體驗到這社會黯淡的一角、鮮為人關注的一群。簡陋破舊的屋舍、昏黃的燈火、霜白的鬢髮、嬴弱的臉頰、佝僂的身軀幾乎是他們共同的象徵。當然了,這是每個人必然的歷程,只不過「如果還有更好的選項的話,孤苦無依的遭遇,必然不會是我最終的抉擇,數不清有多少個夜裡,我逕自回憶並盼望著,那牽繫著一家老小的炭火………。」

 

    這微弱的心聲,也許是你我一直專注在繁忙工作中所忽略的,是否要等,等到我們有朝一日也老了,顫抖地舉起添炭的手,倚門而望才能用心聆聽領受得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