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如戲話修行

    無情何必生斯世?有情終須累此身。人生就像一齣舞台劇,其中或也高潮迭起,看似永無止盡,劇中縱有角色扮演之差異,然而若於思想行為的造作來看,每個角色都只是不斷地重覆輪迴著相同的戲碼。人的心為外境所吸引,因為有種子在第八識,向外攀緣就有了各種受、想、行,透過受、想、行,由心念立即轉化為行為,最常見的是用情緒宣洩方式,來回溯到源頭的心王,去尋找種子,釋放種子,世俗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要帶著種子,不斷回到人間的舞台上,恣意的讓累世的習性起現行,無止盡的造作業因。

 

    繁華虛妄的人生,本如鏡花水月,轉眼成空,世間的一切事、一切物都將灰飛煙滅、盡歸塵土。通常當人在歷經無常之苦的衝擊,才能覺悟到生死熾然,苦惱無量的感受,因為觀念固化,執性使然,乃至不能隨順因緣,故而載浮載沉於苦海當中無以自拔,終其一生也不過庸庸碌碌白走一遭,抑或造下更深的因緣果報,這一切都歸咎於無明二字。人生不若一場戲,只因入戲太深,不知道緣起性空,不知道一切皆空的道理,不知道種子的變化,把種子當成了真實的自己,認同了任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緒,不知加以調整控管,靠著種子來成就自己的細膩,不懂得分離,不曉得保持一段距離,更遑論認同也是一種假象,因為不明瞭自己有個第七意識,不知道這個自我中心的第七末那識,可以轉為平等性智,可以銷融,讓自己和別人、所有的眾生融為一體。不知道自己所體會的,其實也是為別人體會的,眾生有苦,所以我有苦,眾生有病,故我有病。不知道天地之間,這一切巧妙的連結,因而常陷入在情緒泥沼中,以為是自己所特別持有,是屬於自己的財產,因而不得自拔,入戲困難,出戲更難。

 

    業以記憶的方式儲存在阿賴耶識裡,產生一股強大的勢力,稱之為業力。這些累世及今生所造的業種,在因緣和合時會起現行,現行又會回薰八識田,故經云:縱使百千劫,所造業不亡。修行的人可能知道「種子起現行,現行薰種子」的原理,卻不知道生活本來是一幕幕舞台劇,種子起現行並非懲罰,而更是一種恩典。因為前生某樣情境還沒有看清楚,所以保留下來,在不定的時刻,可能下一世或這一世,當情境回來,可以再一次排演,來深入體會並改造。也就是說,我們本來就是演員,真如心派給我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令我們來到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面前,做什麼?我們每天都要重覆做同樣的事情,吃飯、睡覺、作夢、出門、遇到熟人、遇到陌生人、上班、下班、搭捷運、搭公車、買東西、打電話、約會、發呆、上網、看電視、聽音樂、跳舞…….。除了動作上重覆,還有另一層面,情緒上、生活境遇上的重覆,時空看起來不同了,情緒卻是連續的,現在接續著過去,未來接續著現在,當然是由種子來負載這個使命,舊的種子,新的種子,不斷交接。六根遇上六塵,有了作意、受、想、思,接下來一連串情緒層出不窮。如果不修行,不清除種子,那麼藉由種子的連接,種子不斷起現行、現行不斷薰種子的結果,產生更多的重覆,太多了,生生世世。這個過程是演員漫長的路,然而,生活和戲劇是同一件事,生活也是一條漫長的路。只是生活的人不知道演戲,更沒有耐心去分解悉數的日常言行舉措。

 

    吾人存在世間的意義是什麼?我活著時迴向給這世間的是什麼?死後又能留下什麼?這樣的議題時而困惑著我,直到進入道場,修行讓我知悉了生命的真相,了解緣起空寂性,無我、無我所,確認生命的價值是在完成自我淨化,究竟解脫後自利利他,我的心便逐漸安定下來。於是,我開始轉念並緩解外境外緣的侵擾,聞思正法,學習自覺覺他的智慧,知道泥沼的產生過程,懂得許多法門去避開,很快的提升自己到平靜的境界,形而下力求當個正人君子為基,形而上次第的不斷提昇心性靈,更細心去體驗生活,讓戲劇與生活互相融合,如同是藥食同源的道理,吃飯的時候小心選擇,細嚼慢嚥的話,根本不用吃藥,每天吃飯就好。也許不是大家習慣的那種享受,但絕對是一種享受,清靜的享受。

 

    這也是很多人想要的,不必吃藥,不必做治療,只要讓自己如實的生活就夠了。藉著演戲的經驗,讓每個人能夠在生活的每個當下,享受如演員般的樂趣。因為有了智慧覺性的依靠,就能進退自如,更加能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片刻,對每一種情緒可以更加平等、平靜的對待,勇敢與之對話。其實這就是讓自己的心開放,當沒有障蔽,真如心自然湧現了。一齣舞台劇排好,接著是巡迴演出,好的演員非常享受這個過程,因為他可以不斷的進步。這也是一種重覆,更高階段的重覆,這種重覆,可以非常任由自在,可以讓之前止於劇本的細膩習性,開放出來流竄在舞台的每個走位,融合和別的演員之間的關係,甚至在沒有你的場景,進而是觀眾座席,甚至進入觀眾的思緒。一齣精采的演出可以感動人,可以使觀眾的種子起現行,好的劇本,更能提供化解種子的智慧,安住在每個動靜層面,讓自己更有餘刃觀照萬物、萬法,智慧也在之間淬鍊成金剛一般,住如不住,如實反照真如。

 

    人生是戲劇、是生活、更是修行,舉凡端倪即在轉念之間。修行的旨趣為何?所謂天雨之大,不潤無根之草;佛法雖廣,不度無緣之人。今之得有善因緣入道學修,豈可昏濛虛度?怎能入寶山空手而歸!今之有緣與否?關鍵不在上天不在神佛,能不能得度?全然在自我方寸之中。既已立身道場,當不忘初衷所為何來,何須泥執?何有罣礙?真佛焉需一柱香,您我又何哽於一口氣?心上生心,煩惱障蔽,動氣傷神,徒勞一遭。學道意在定靜心靈以契入自然萬物,修行旨在離執破相以務求棄私為眾,若能在日用倫常間戒除不良習性,即能洗滌習氣,進而於阿賴耶識中革除宿世不良的含藏種子,如此始能在修功累德之餘,不再造作惡業因識。進而廣結善緣,當累世的冤親債主及業報示現,真誠地甘心領受,當還的就還回去,該給公道的,不吝周圓,在隨順因緣之餘,惱人的人事物淡了,苦源的盡頭那端,相信善種子會起現行,感召善樂之果。

 

    學道不在圖謀現世的安樂,而是重在出世的解脫,執著於無常的紅塵、傷懷於老病死苦的現前、煩惱於愛慾不得的折磨、放不下俗務的勞慮,今生無止盡的怖畏與罣礙,復以累世冤欠的討報及果報示現的厄運劫難,怎不身心交瘁神魂消損?富貴名利何足恃?不如靜對一爐香。人生百年恰如白駒過隙,迅速而短暫。趁著身心尚能做主時,勉力修行。依聖言量,訓練自己的比量,內正思惟,減少無明我慢貪愛,轉化第六識,讓具足戒定慧的種子,回薰阿賴耶識。莫待老病衰殘無力修行時,任由貪瞋癡煩惱習氣驅使,再次隨業輪轉,漂流生死海,永無出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