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儒教與
 
      儒,尊孔孟聖訓,奉聖賢達道,崇王霸,其為教也。主德化與禮教,以誠為本,以仁為用;教之效,植基於修齊;修齊,則以禮規範者也。
 
  
    儒教是教人遵守宇宙的秩序。
人倫就是宇宙的秩序,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是人倫之大道,也就是社會的秩序,要這個秩序,須以「忠恕」之道,率性而行,才能達到復性的境地,納入宇宙本然的軌道。順天之道而行,亦即此意。   
 
   
    儒門以教化為主,濟世為輔,必先善其身,方能濟化群倫。故吾堂主教人以德,培育士君子為先。士君子以其德性而德行,由德行而德化。「禮」起於何也?人,生而有而不,則不能無求,求而無度量分界,則不能不爭,爭則亂,亂則窮。先王惡其亂也,故制禮義以以抑人慾,給人之求,使不窮乎物,物必不屈於。所以堂為禮門義路,其理至顯者也。何謂「誠」?誠則自欺,誠則擇善而固執,誠則自強不息,誠則成己,而又成物;人能誠意正心,則身自修,身修小而為君子,大而為聖賢,是謂「成己」。而更以德智兼修之身,以齊家,進而治國平天下,是謂「成物」。
        
    誠而後有愛,有愛而後發之為仁。「仁」?子曰:克己復禮為仁,又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,孝也者,其為仁之本以仁為用,方能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仁者必尊三綱五常,律之於四維八德,則社會安寧何足維持哉

我國乃固有道德文化之,當遵循大學之道,所謂: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,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,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,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,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,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後知至,知至而後意誠,意誠而後心正,心正而後身修,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」。人人有良知良能之本性,當行中庸之道,個個有自立自強之精神,方能達到不教而自善之境界也。

 

漫談   

堂,儒宗神教,道統克真傳法門。儒治,教人以三綱五常、修身齊家、治國、存心養性,至誠思明之道也。漢季以來,始有神道設教,文昌帝君飛,三相下凡,代天宣化,處處開堂、方方闡教,著述善文,專以端正世道人心為本,使人明善復初而宗其源也。

鸞堂乃聖堂、善堂也,奉祀關聖帝君為主神,加奉祀孚佑帝君、司命真君尊稱為「三聖恩主」,或加配奉祀文昌帝君、玄天上帝尊稱為「五聖恩主」。或有鸞堂加配「豁落靈官、岳武穆王」亦稱為「五聖恩主」。並以奉祀太上道祖、孔夫子、觀世音菩薩等三教聖真為上座。藉桃柳為筆,扶鸞虔神靈降筆以傳神意。蓋古聖離世日遠,必藉桃枝柳筆現身說法,於沙盤浮字傳真警世,教人修道之法,此種組織之善堂,謂之堂,又稱之為、「門」也。

致學效勞之人,稱生。其階級為一,一般信者,稱向化生。二,投信者,稱門下生。,入堂任職者,稱沐恩門下生。四,初學正、副者,稱左、右生。五,合格正者,稱佐生。六,濟世造書,稱正生。七,五部以上造書,尊守訓者,稱統監正理,天府授以正理真人之果位也。
       
堂以匡正人心為本,勉勵為人以德,擇其善而從之,其不善而改之;律己以禮,待人以仁義,明辨於是非善惡,以致清明之德性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筆之由來 

    考筆之由來,神農氏時,東方木公炁化青鸞一隻,瑤池金母命其下凡度世,被鴻鈞老祖收為腳力,因神鸞靈通無比,每洩漏天機,致乖造化,故被老祖收回並削去其嘴,使之啞口無言。後世之人,求之不可得,後蒙神示,必擇開叉桃枝,形如鸞鳥雙翼者,雕形如,嘴部銜接柳枝一截而成鸞筆,禱神降靈,自可通靈飛

測在東周,周平王東遷洛邑時,王命不行,五霸內亂戰爭不休,乃由文林學府設想,求上蒼,賜鳥、啣音傳神意,引渡迷民警惡從良,匡正世俗捉妖治邪,靈驗異常,人民咸仰神恩浩蕩,其後以「問機(乩)聽政」「引行天命」,由此史習音聲聽神聲,為神道設教之始。但因機緣未至,教未能弘至漢明帝年代,文昌帝君轉生為第十七為士大夫身,忠君愛國保國愛民,體聖人以神道而設教,再於梓潼「迴鸞峰」-通天壇,取香木雕刻一鸞鳥,口含木筆,用絲線懸於中間,下設案桌,上紙張,堂上懸掛黃帝、老子、孔子畫像,然後於香案前焚香禮請,念咒誦經,即-「黃庭經」也。虔誠禱告,少頃,道祖降臨筆自動飛舞,如鳥翱翔其間,線亦不斷落,少焉降詩文於紙上,是謂「章」亦稱「文」或「聖藻」。使眾等信服,知無形中,確有神明在焉,求之必應,感而遂通,遐邇誠,共仰,是神靈飛鸞著經立說救劫之始也。此鸞鳥傳靈神功,衍為扶鸞闡教,遂為後世)之張本。

久後人心信仰堅固,再改扶法,就是取東向西雙叉之桃木,雕刻鳥形狀,以石柳木作筆,使左右雙人之手握著筆,稱為「正副」,扶於沙盤上,神靈降而筆飛舞,於沙盤寫字,依字跡而抄錄之,此亦即青鸞奉命度之顯化。然此法亦稍慢,傳之許久,今有改用單人扶、或改不用掃沙,以觀形察影,煉慧眼以通神,變化無窮,神莫測,著書造經,一揮而就,其顯化事蹟,難以記錄也。    
    按今堂之鸞筆係「扶法」,與「飛」有別,但習慣仍通稱之。



鸞堂應屬何種教派     
堂又稱「儒宗神教」,乃以神靈降筆為傳道方法,五教之神靈佈滿虛空,誠者靈。靈者通,故皆可降寫字。此法為   文昌帝君提倡 ,關聖帝君頒命弘揚,請神扶原為道教之法,又尊奉關帝、呂祖、司命真君等道教諸神,故教為中華道教一派,實不可否認,亦即占驗、積善之道派也。然之興起於 文昌帝君,弘揚於 關聖帝君,文昌、關帝二聖皆儒門中人,故鸞教又稱日「儒宗神教」或「聖教」。蓋以道德文章作濟世張本,以神明現身教化為靈應機要,故此稱之。而登說法之神,不拘道教神明,舉凡釋道耶回等各教先知先覺,成聖成真,成仙成佛之性靈,皆感世道淋漓,常來託鸞化度,此正為佛法之八萬四千法門之法也。故教廣大無邊,豈區區限於某教耶?聖賢心懷濟世,靈光散佈大,故鸞教實為上界真靈寄身度之處,世人何不速進聖門,聆聽其教乎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

台灣鸞務概況  
    考扶之舉,自周平王時創鸞迨至漢明帝,天運壬戌年
文昌帝君興迄今,已有二千七百七十四年之歷史(民國九十三年時),台灣之鸞務開基,以澎湖為最早。朔其始今,傳自福建泉州公善社。當時地方之文人學士為禱天消除災患與匡正人心計,乃於清同治三年癸丑(民前五十八年)六月初三日在馬公先開「普勸社」,崇拜南天文衡聖帝關及太醫院    慈濟真君許二位恩主,初設沙盤木筆,有時揮鸞闡教,有時宣講勸化,神人同樂,廣行善舉。至清光緒十三年丁亥(民前二十五年)正月十三日賜號為新社」,繼設「樂善堂」。於光緒十七年辛卯(民前二十一年)著作「覺悟選新」一書,分列八卷,亦為全省最早著作之書也。

    自「新社」開創堂先聲,仰藉恩主之顯化,又在光緒二十七年辛(民前十一年)五月,以清水化丹濟世改除鴉片煙毒之,救起沉溺之無數人,一時轟動海內外,從此澎湖各鄉社皆紛紛響應,繼設堂數十處之多。同時本省北部如淡水鎮屯山古聖廟(仙公廟)行忠堂、宜蘭碧霞宮、頭城喚醒堂相繼開設教著書,行忠堂著「忠孝集」、碧霞宮著「治金針」、喚醒堂著「度慈航」,距今民國九十三年已逾百餘年。繼之本省中部、南部、東部普遍設立教或著書、或宣化、或救世,其宗旨原同一本也。
 

    迨
至中日甲午戰爭,台割據於日本,日本為推行皇民化運動,而堂之設,講書說教,皆以四書五經等為教本,信眾深具大漢民族意識,故日警痛惡之,遂下令禁止扶,當時士紳信眾,雖表面奉行命令,實際上卻轉入深居私宅或山洞中,暗中繼續扶,仍不停推行度眾及救世工作。及至台灣光復,宗教信仰恢復自由,堂之設立更如雨後春筍,處處開堂、方方闡教,而興盛一時。至今台灣之堂約計有五百餘堂,著作經典善書三、四百種,均是免費贈閱,對於復興中華文化,糾正世道人心,可以說是一股巨大無形的力量。並熱心興辦社會公益事業,如建設、施救貧等善舉,更是不遺餘力。今又進而定期發行勸雜誌者約十餘堂,都皆本聖訓,其對社會國家治安實有卓越的貢獻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堂的組織概要     
堂以宗教性質之正統神職為組織方式,其人職之派任以飛鸞諭示方式為之。次序依略如下堂主>副堂主>正>內監>外監>校正生謄真生>筆錄生>宣講生> 茶果生 迎送生 >鐘鼓生生。

 

堂主、副堂主之職務    
堂之堂主,總理一堂之鸞務,副堂主輔助之。其精神與道德修持最重要,物質次之,何以故?蓋堂主、副堂主主要作生之模範,凡遇飛期日,必須來堂效勞恭聞聖真闡述真理,修己化人明理度眾,凡事刻苦持,清品行,若不稟承聖訓,貪功利己,則上界雖有使命,亦不容易相承,有位無德神人而遠之!是以正至公之堂主、副堂主,抱覺世牖民之,移風易俗之志,度人向善修身,或開堂教,直待功果兩圓,視其德業,可歸仙歸佛成聖成神,與正一樣之重任,功推其首,果佔其魁。在開堂教其中,尤要維持正之生計,不得使正度日維谷,精神紊亂,以致飛之時,身心不靜,使命難成,此乃正、副堂主之義務。

 

生之職務  
鸞乃天之使者也,身任聖職,手掌筆,神靈降而筆飛舞,以無形神力,浮現有形之字跡而度化眾生也。往聖離世日遠,經典雖多,修道者難免日失其真,若固執不化,則真閉塞大道不通,故:「時遷法亦牽」。今則對症下藥,度化人心,非藉堂之正傳道不為功,故正謂之「天使」,代天傳道說法,神聖無比,而教之隨緣度眾,應機說法,亦可謂之「活宗教」也。故正必選品性端正者任之。仙佛蒞堂,心正則佛臨;心靜則仙降,不存人我見,抱有濟世之心,方可訓練為正,若品行乖僻、心性不純、明瞞暗欺,識神用事,焉有神仙聖神輕易下凡?就於塵世明理高儒、顯達士紳都不肯相信,反生疑。處之普度之,正鸞生多得受上天賦命,飛著作經文於,任倦為法忘身,功推第一,沒歸正果成仙成佛,與普通替人施方濟世鸞乩,不可同日而語也。

內監、外監之職責   
   
內監者,凡遇飛期日必要來堂,飛時立於內堂,負責對正真、筆錄等工作之調度,監察其是否失儀,以維持莊嚴道場。 外監者,凡遇飛期日必要來堂,飛時立於外堂 ,負責對效勞生秩序之維護及招待外來賓客參觀飛,共聖教也。

 

校正生之職責  
    凡校正文記錄文字有否錯誤,謂之「校正生」。堂之校正生,乃一堂之老師也,天資導化道德超倫,識要極廣品要極純,悟大道玄微,明神機莫測,此等之人方合校正資質。凡聖神仙之聖藻,不敢隨意塗抹,遇有傳真失誤費解之處,略為修飾以得其正。一字、義,一章、一句,再三再四考證典墳,心存牖世度己度人,發揮所學,乃為聖學之博士也。

    

謄真生、筆錄生之職責   
時,仙佛降壇磨沙而現字,旁必有看沙唱字者,謂之「謄真生」。以本無聲無嗅之語,化為有神有氣之話,驚醒四眾,威群倫,此謄真生之職也。故唱字者神必清、眼必明,智必高,博學廣識,沙中浮字,立可辨別隨口而唱,如沙地萌長何物,一一能識也   
   
筆錄生者,靜神養氣,文思敏捷,不假思索,耳聞唱聲音,正視紙簿,旁觀沙盤,一一詳記字字清楚,則飛之功夫,始克傳真完成。

        

宣講生之職責   
鸞文既就
,未予講解,有負聖意。宣講生即專司講解聖藻之鸞生也。其必也博學之士、有道之才,方能將聖語涵意分析透徹,芝麻語而能生嚼油之香,故宣講生亦即傳道一員,一切必須以身作則,行不言之教,身教為先,謙虛自修,否則出言不重則無威,聽者渺渺,有負聖意焉!故宣講者可以校正生兼任之。

      

茶果生之職責  
    凡飛前後擔任獻供茶果者稱為「茶果生」。飛前須在神前獻供清香、清茶、水果。飛中於聖神仙佛降臨時,亦必須呈獻茶果或酒,以表迎接之意。擔任此職者,身心宜清靜,舉止必穩,莫使供品跌落,以免失儀也

       

迎送生(接、送駕)之職責   
凡飛時準備迎接聖神仙佛降堂,必有兩人立於正殿,代表恭候聖駕降臨,來時行三跪九叩「接駕禮」,聖駕退壇時行三跪九叩「送駕禮」,擔任此職者,謂之「迎送生」。

         

鐘鼓生之職責    
凡飛鸞時誦咒、接駕、送駕必鳴鐘鼓,任此職者,稱之為「鐘鼓生」。鐘鳴鼓響,正所以振聾啟,為「通報」之聲、「先覺」之樂。擔任此職者,宜心平氣和,鐘鼓和鳴,不得有亂,正所謂神威,起靈感。

 

參贊生之職責     
凡對於堂鸞務舉行之會議、推行之措施乃至法會事宜,皆當列席參議並協力推動之,受奉派參贊之職,一般多屬年資較高對堂務頗甚瞭解之生。

 

興建教化生之職責   
凡對興、堂涉及設備、建構之事宜,負責召集協調檢討改善推行之職者,稱之為興建教化生。所謂欲善其事者,必先利其器,故一切之建設、修繕等等事宜亦與堂、鸞務間有其密切不可分之關係。

 

奉敬生之職責   
奉敬之
供品泛指香、花、茶、菓、酒、燭,除飛鸞時有茶菓生之奉敬,平時亦須早晚清潔供桌並奉以清香、清茶,任此之職,稱奉敬生。

 

誥誦生之職責    
    舉凡飛、法會儀式前之請唱誦登台咒,抑或任何法會之誦經禮,任此職,稱誥誦生

 

生之職責     堂內部關任何飲食、烹飪之職者,稱之為理生。

        

 

何謂生?職責如何   
凡宣誓入作為關聖帝君恩主之門下,以恩主為師,不論堂主副堂主、正生、內監、外監、校正生、謄真生、筆錄生、宣講生、茶果生、迎送生、鐘鼓生及一般無派職之人,皆統稱之謂「生」。遇飛鸞闡教之時,必須來堂候駕,靜神聽訓,各守奉派,不得推諉,事無分大小,各盡其職,聖真所降之鸞文聖訓,尤要細心領會,在家反覆溫習,待人接物,依師訓而行,不得妄為毀謗聖真及。低聲下氣,涵養性情;兢兢業業,以品性,更宜和衷共濟,不分畛域。此等之生,日屆月積功累德,可拔其先人,以享福,或神職,答報親恩;自身沒後,依其功果,或為神佛,或列仙班處此普度之期,考魔煉道之日,如有不遵聖訓,傲慢賢長,阻人行善,捏造是非,毀謗神聖,以直為曲,以曲作直,身雖列聖門下死作幽之鬼,不但無功反而有過
,可不慎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生之服裝   
堂以教化為本,崇古道而奉聖教,故每逢飛期日來堂效勞者,必穿著禮衣、禮鞋以示崇敬。禮衣以古儒穿之長袍為式,其顏色有淺藍色、白色、褐色等,各堂任選一種為,總之以樸素大方為原則,富有古色古香之氣氛。禮鞋以黑色平底布鞋為。其用古儒服裝為禮服,蓋乃表儒宗神教之意也。

       

 

生修道必持之經典   
門乃是在家修道居士之方便法門,以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為準則,不脫離生產、拋棄家庭,無礙於家庭事業,隨時隨地修身養性,忠愛國家,利己利人,道屬先天,教化後天,有益於社會國家。凡生為恩師忠義之精神,牛、犬之肉當禁食,以養正氣。其修持之經典,以明聖經、太上無極混元真經、玉皇普度聖經為神授之主經,此皆神靈傳經,適應當今修道之聖經,理綜五教,道包六合。其他如道德經、黃庭經、四聖真經、太上感應篇、清靜經、文昌帝君功過格、四書五經、心經、金剛經、六祖壇經,及各堂飛所述之聖經善典,盡皆養性修真之範本,當選而讀,觸類旁通,洞悉大道同源無有異分以趨開悟心性,修行到家而證大道也。
   
堂子弟學道既以聖神仙佛之教示為準則,以本教之經典為指南,如能依此用功而修,加以信心、耐心、恆心則其造詣當能超出三界,脫離六道輪迴,而成聖成神成仙成佛,皆隨其因緣各異、功果大小而定也。此乃是當今修道最方便之法門,凡有志於道者,速進聖門參修之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鸞堂祀典概略     
堂供奉 關聖帝君(關恩主)為主神,關聖恩師之聖誕日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,此日必舉行隆重祭祀之慶典,各堂奉聖諭舉行慶祝法會,或一天、三天、五天、七天..不等。法會以誦經勸善,消災超拔為主,皆以鮮花水果、素齋祀拜,莊嚴隆重,樸實而不張浪費,以紀念一代人間導師 關聖帝君。蓋武聖精忠沖日月,義氣乾坤」,行全「仁義禮智信」五常,千古唯此一人,其豐功巍德天人崇敬。

 

摘自鸞堂聖典

 
 
回首頁

德修道院管理委員會
雲林縣崙背鄉豐榮村四鄰九號   電話   (05)65529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