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德正神傳略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
          福德正神或稱土地公,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。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「福德正神」。客家人則和炙「伯公」。究竟「伯公」是什么神呢?他原來就是「地神」,也就是一種自然神。中國自古代起就已經祭地神了
。人們為有土地才能夠生長五谷,有了五谷才能養活人類。對于土地漸漸的發生感謝之念后來便把土地視為神明。尤其中國以農立國,一般的人怎樣重視土地神,由此可猜想而知。
   
     

中國古代即有祭祀土地的儀式,在《禮記》載有「天子社稷皆大牢,諸侯社稷皆小牢。」社是土
神,稷是谷神,天子祭地神,以牛羊豬三牲為大牢,而諸侯祭地神,則以羊豬二牲為小牢。

中國古代設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之官,五官之長稱正,《左傳》注有:「五正,五官之長」
 ,又注「 土正曰后土」, 后土既為土官之名,亦為土神之名。據《白虎通》謂:「社,土地之
神也。」又謂:「為天下求福報功,人非土不立,非谷不食,故封土立社。」《禮記》亦謂:「
王為群性立社,又謂:「社,后土也,使民祀焉」。并蔬「后土,即社神也。」《通俗篇》謂:
「今凡社神,俱呼土地。」《楚辭》謂:「土伯。」《五經異義》謂:今人謂社神為社公。」根
據以上各種古書記載中,已有后土、土正、社神、社公、土地、土伯各稱呼,或因社神管祈福報
功,而有「福德正神」的尊稱。在中國各地以稱土地老爺,或稱土地爺爺為多。而在台灣地區,
則以「福德正神」及「后土」居多,有的稱為「土地公」、「伯公」、或「福神」。又在城鎮及
廟祠多用「福德正神」字樣,在郊野及墓地則慣用「后土」 。

《禪林象器箋》謂:「土地神,守護地方之神。」由此看來,古代的社已遍及各地。先民移居台
灣,開拓蠻荒,胼手胝足,辛勤開墾,內心自然產生對于土地祈求恩賜豐收,以得生存的禱望,
不僅視土地之神能護佑五谷丰收,且能保佑家畜興旺,人與天爭,祈神保佑,自屬難免,致有「
田頭田尾土地公」之說。


土地公的來歷,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一天,地、社、稷」中的地祗和社、稷之神﹔本來
天地之神,民間是不得祭祀的,大概是后來土地公出「自然神」進化為「
人格神」,民間才為他
雕像來崇拜。土地公由「自然神」進化為「人格神」,掌管一小地方,如一區、一里、一鄰之事
,是個小劉,只能鎮壓小鬼怪,所以人們對土地公的祈求也不大。比方說希望他坐鎮在街頭巷尾
,求「興利發財」而已。雖然只是個小神,但在他管轄地區內,也不能看輕他,俗語說:「得罪
土地公,飼無雞」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
台灣各地的土地公,真是多得無法計算,無論是走在街頭巷尾,田間鄉野,到處都可看到伯公廟
,以斷定本省伯公廟之多,有如天上星辰,所以有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的俗諺。

台灣的諸神祭神中,對土地公的信仰,人數最多。事實上,民間對土地公祭拜的信念,也隨身時
代背景的變遷而逐漸改變,土地神不僅是農人祭拜的神,由于他能使農人致富,而轉化為「財神
」,目前的礦業、漁業、商業以及金融建筑業者,也都祭祀土地神,期望能從土地神的財富中,
分享利潤。土地神的信仰意識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由司掌土地之神,而兼職財神成為現代社會各
階層人士普遍祭拜的神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