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成至聖先師傳略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
       

 

 

 

     
     
 

孔子姓孔,名丘,號仲尼;他的父親名叫叔梁紇,母親姓顏名徵在。兩人年紀相差很多。據說,叔梁紇娶顏徵在時,已是64歲的老人了。而孔子三歲時,父親就死了。

 

    為什麼孔子名丘號仲尼呢?據說,他母親徵在為了想生兒子,曾在丘尼山上禱告上蒼,後來生下孔子,她就給兒子取名為丘,號叫仲尼。另一個說法是:孔子頭頂很大,中間凹下,形狀像小山丘,所以取名為丘。

 

    孔子家境貧窮,長大之後,在魯國當差,管理倉庫,後來做到「司空」。他身長九尺(古代的「尺」比現在的「尺」短許多),人們都管他叫「長人」,以為他和別人不一樣。

 

    魯哀公十四年(西元前 481年)春天,在大野打獵,叔武氏的車夫打死了一隻野獸,他以為這是不吉利的預兆;孔子一看,說道:「這是麒麟。」魯君才把牠取回去。等到孔子看到麒麟之後,他知道到自己離死期不遠了,於是嘆了一口氣,說道:「我的路走完了。」然後,對弟子們言道:「沒有人知道我呀!」子貢問孔子:「為什麼老師說『沒有人知道我』呢?」孔子答道:「我不埋怨上天,也不怪罪別人; 我在面學習,上面通達天命。知道我的是老天爺嗎?」

 

    有一天,孔子自言自語的說道:「罷了,罷了!一個君子就怕死了以後,後世的人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;我的為政之道沒能行得通,我怎麼才能夠讓後世知道我呢?」於是他根據歷史的記載,著了春秋這本書,從上古魯隱公開始,直到哀公十四年,一共包括十二代君主。主要依據魯國的歷代大事,對周朝表示親善;文字寫的很簡短,可是事情講得卻很廣博。以前,吳國、楚國的君主自稱為「王」,可是春秋卻貶稱為「子」;當年踐土之會,實際上是諸侯召會周朝天子,春秋為了避諱這件事,不說踐土之會是諸侯們召周朝天子,而說「天王狩於河陽」。這樣的例子,春秋寫的很多;孔子站在他擁護周朝的立場,對於該批評或者責備的,他絕不放鬆;他這種做法可以使得後來想當國王的人有所警惕。所以歷史家們說:「春秋之義行,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。」意思是;春秋這本書主持正義,如果這種精神被人接納,那麼,天下造反的大臣和盜賊們都會害怕的。

 

    過了一年,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死了,孔子悲傷過度,也病倒了。子貢去看老師,孔子正扶著拐杖在門口散心,看見子貢來了,就說:「賜啊!你為什麼來的這麼晚呀?」說著,孔子就長嘆一聲,然後輕輕的唱道:「泰山壞了!樑柱斷了,哲人(聰明智慧的人)完了!」唱完,眼淚流了下來,然後對子貢說道:「天下不走正道,紊亂太久太久了。沒有人相信我的話。夏朝的人葬在東邊,周人葬在西面,殷人葬在兩柱的中間。昨天晚上我夢見我坐在兩柱之間被人祭奠,我該是殷人吧!」七天之後,孔子死了,享壽七十三歲;那年正是魯哀公十六年(西元前479年)。孔子葬在魯城以北泗水北邊,弟子們都穿孝三年,三年之後,大家紛紛握手告別,只有子貢留在墓地,又守了三年孝,然後才離開。

 

    弟子們和魯人有一百多家都在孔子墓附近住下,他們管這一代叫孔里。魯人每年都按時祭祀孔墓,世世相傳,從不間斷。讀書人和學者們也到孔墓去講學或舉行會談。孔墓佔地一頃,孔子當年居住的地方,後人把它改修成廟宇,裡面陳列著孔子的衣冠、琴、書和車(這就是後來的孔廟)。崇拜或敬仰孔子的人都到那裡祭祀,世世代代,直到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