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隍尊神傳略 |
|||||||||
城 隍 神 是 護 城 |
|||||||||
城 隍 一 詞 的 古 義 當 為 護 城 之 河 。 因 此 , 班 固 有 文 云 : 「 修 宮 室 浚 城 隍 」 。 以 城 隍 為 神 名 , 文 獻 始 見 於 《 北 齊 書 》 之 《 慕 容 儼 傳 》 , 傳 稱 慕 容 儼 守 城 , 「 城 中 先 有 神 祠 一 所 , 俗 號 城 隍 神 , 公 私每 有 祈 禱 」 。 隋 唐 以 後 , 城 隍 崇 拜 逐 漸 流 行 。 《 太 平 廣 記 》 之 「宣 州 司 戶 條 稱 , 吳 地 畏 鬼 , 「 每 州 縣 必 有 城 隍 神 」 。 五 代 時 期 , 城 隍 神 已 有 詔 封 , 例 如 , 杭 州 城 隍 被 封 為 順 義 保 寧 王 , 湖 州 城 隍 被 封 為 阜 俗 安 城 王 , 蒙 州 城 隍 被 封 為 靈 感 王 等 等 。 宋 代 時 , 城 隍 崇 拜 被 列 入 國 家 祀 典 。 宋 趙 與 時 《 賓 退 錄 》 言 及 城 隍 崇 拜 , 「 今 其 祀 幾 遍 天 下 , 朝 家 或 賜 廟 額 , 或 頒 封 爵 , 未 名 者 或 襲 鄰 郡 之 稱 , 或承 流 俗 所 傳 , 郡 異 而 縣 不 同 」 。 元 繼 宋 典 , 上 都 和 都 均 建 有 城 隍 廟 , 大 都 之 城 隍 神 還 被 封 為 佑 聖 王 。 明 代 城 隍 崇 拜 達 到 極 盛 。 明 太 祖 洪 武 二 年( 公 元 1 3 6 9 年封 京 都 城 隍 為 承 天 鑒 國 司 民 升 福 明 靈 王 ; 封 開 封 、 臨 濠 、 太 平 、 和 州 、 滁 州 城 隍 為 正 一 品 , 其 餘 府 城 隍 為 正 二 品 ; 封 州 城 隍 為 靈 佑 侯 , 正 三 品 ; 封 縣 城 隍 為 顯 佑 伯 , 四 品 。 同 時 確 定 城 隍 殿 按 官 衙 設 置 , 高 廣 相 當 , 並 配 備 相 應 的 袞 章 冕 旒 。 明 太 祖 對 其 一 系 列 推 崇 城 隍 信 仰 的 用 意 曾 有 說 明 稱「 朕 立 城 隍 神 , 使 人 知 畏 , 人 有 所 畏 , 則 不 敢 妄 為 」 。 清 代 的 城 隍 崇 拜 沿 用 明 制 。 明 清 兩 代 府 州 縣 官 員 蒞 任 , 必 先 祭 拜 城 隍 神 。 護 國 安 邦 : 城 隍 神 的 職 責 主 要 是 保 護 本 城 百 姓 , 既 有 在 冥 冥 之 中 保 佑 百 姓 安 全 、 健 康 之 職 , 又 有 監 察 和 糾 正 陽 世 官 員 功 過 之 責 。 代 天 理 物 , 剪 惡 除 兇 , 護 國 安 邦 , 普 降 甘 澤 , 判 定 生 死 , 賜 人 福 壽 。 《 續 文 獻 通 考 》 的 《 群 祀 考 》 中 引 明 太 祖 之 言 稱 : 「 朕 設 京 師 城 隍 , 俾 統 各 府 州 縣 之 神 , 以 鑒 察 民 之 善 惡 而 禍 福 之 , 俾 幽 明 舉 不 得 幸 免 」 。 據 《 北 齊 書 》 之 《 慕 容 儼 傳 》 稱 , 南 朝 梁軍 於 水 中 築 荻 洪以 斷 慕 容 儼 守 城 之 水 路 。 慕 容 在 祈 禱 城 隍 神 後 , 即 風 起 浪 湧 , 沖 斷 荻 洪 , 救 護 了 守 城 軍 民 。 主 理 冥 籍 : 《 太 平 廣 記 》 一 二 四 , 引 《 報 應 記 》 云 : 唐 洪 州 司 馬 王 簡 易 「 常 得 暴 疾 , 夢 見 一 鬼 使 , 自 稱 丁 郢 , 手 執 符 牒 , 云 奉 城 隍 神 命 來 追 。 王 簡 易 即 隨 使 者 行 , 見 城 隍 神 。 神 命 左 右 將 簿 書 來 檢 。 畢 , 謂 簡 易 曰 : 猶 合 得 五 年 活 , 且 放 去 」 。 由 此 可 見 , 唐 時 城 隍 神 已 兼 理 陰 司 冥 籍 。 現 在 城 隍 廟 中 除 了 供 奉 主 神 城 隍 以 外 , 還 多 供有判官 和 皂 隸 塑 像 , 當 屬 城 隍 神 主 理 陰 司 冥 籍 的 輔 從 。 道 教 科 儀 中 在 召 請 亡 魂 時 , 往 往 要 給 城 隍 發 「 牒 」, 目 的 是 通 知 城 隍 押 解 亡魂 到 壇 場 施 食 完 形 、 聽 候 超度 , 這 正 是 城 隍 神 主 理 冥 籍 的 體 現 。
奉
祀 :
回首頁
德修道院管理委員會 雲林縣崙背鄉豐榮村四鄰九號 電話 (05)6552939 |
|||||||||